宋代之所以是建盏的鼎盛期,与斗茶之风盛行密不可分。所谓斗茶,就是比赛茶的优劣,先看汤色,再看汤花。当时,上起皇帝下至百姓,无不钟爱斗茶。斗茶这一竞技活动是由宋代独特的点茶文化衍生而来的。点茶,即用点水的方式冲茶,然后趁热饮用。与唐代的煮茶和现代的泡茶不同的是,点茶需将茶叶碾成碎末,点水时不能破坏茶面,一边点水还要一边用茶筅搅拌茶汤,使之泛起汤花。
据了解,宋人斗茶喜欢用白茶,以茶色白者为上品,而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,不仅要茶品好,还要有适合的茶盏。“建盏为黑瓷茶盏,配上白色的茶汤,黑白对比鲜明,斗茶效果最佳;而且盏口面积大、盏身厚重,不但可以容纳更多汤花便于观赏,还利于茶汤保温。”
斗茶之前,首先参与的各方要调茶膏。调膏要看茶盏的大小,以数量刚刚好的茶末放入茶盏,再注入汤瓶中的沸水调和茶末。调膏之前还要先温盏,这样茶才能“发立耐久”。还有千万要避免的误区是“静面点”和“一发点”,也就是说,如果茶末和水还未充分交融就急忙注汤,那么轻巧的茶筅肯定击不起足够的汤花,斗茶失败。而不懂得技巧地击拂过猛,也会造成虽然在击拂时有汤花,但注水击拂一停,汤花马上消退出现水痕,斗茶照样失败。
这是一个在实际操作中,可能仅仅只有一两分钟来完成的一个复杂过程,只有斗茶的高手能赢得最后的胜利,且这位高手的茶汤还要求味、香、色三者俱佳,这样才实至名归。宋徽宗本人正是这样的茶道高手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一个高手怎么能离开他的参赛装备呢?看看徽宗怎么说他的工具一茶盏。
“盏色贵青黑,玉毫条达者为上,取其焕发茶采色也。底必差深而微宽。底深则茶直立易于取乳,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,然须度茶之多少,用盏之大小。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,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。”
他又说:“点茶之色,以纯白为上真,青白为次,灰白次之,黄白又次之。天时得于上,人力尽于下,茶必纯白。天时暴暄,芽萌狂长,采造留积,虽白而黄矣。青白者,蒸压微生;灰白者,蒸压过熟。压膏不尽则色青暗,馆火太烈则色昏赤。
纯白、青白、灰白、黄白…宋代人的眼神是有多好,能准确的判断6种白色之间的轻微差别。没有一个黑色的建盏想也别想!